街谈什么四字成语 成语故事–街谈巷议
先秦的“街谈巷议”是如何消失的
“街谈巷议”这一用语出自汉朝张衡的《西京赋》:“街谈巷议,弹射臧否。”然而“巷议”,即民间议论朝政的传统则由来已久,其大概可以追溯到原始氏族的民主议政传统。
(资料图)
先秦时期,一些国家对“巷议”习俗往往采取保护措施。如《左传》中记载了“子产不毁乡校”一事,当时,“郑人游于乡,以论执政”,“乡校”就是地方上的学校,这里既是学习场所,又是游乐、议政的场所,郑国的人们常常在乡校休闲聚会,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。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:“要不把乡校毁了吧,别让人们妄议朝政了。”
子产说:“为什么要毁掉呢?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,到这里聚一下,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。他们喜欢的,我们就推行;他们讨厌的,我们就改正,他们都是我们的老师。为什么要毁掉这样一个场所呢?我听说尽力做善事来减少怨恨,没听说过摆出威风来防止怨恨。你以为我没有办法制止他们说话吗,我是不愿意那样去做,如果那样去做,就像堵住河水一样危险: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,伤害的人必然很多,我是挽救不了的;不如开个小口导流,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。”
所谓“大决所犯,伤人必多,吾不克救也;不如小决使道,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”,子产是用“水”来作比喻——从历史经验上看,鲧治水以堵,失败见杀,而大禹治水,采用疏导的方式,终获成功。
还有一些国家对这种“巷议”习俗采取鼓励措施。如《战国策》中有一篇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写道:齐国的邹忌自以为自己很帅,有一天早晨他穿戴整齐,问他的妻子、小妾还有来拜访的客人,他和齐国公认的大帅哥“城北徐公”谁帅,他的妻子、小妾还有客人都说他比徐公帅,而当他真正见到徐公,熟视之,以为不如,方幡然醒悟,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:
“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。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,我的妾惧怕我,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,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。如今的齐国,土地方圆千里,有一百二十座城池,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,没有不偏爱大王的;朝廷中的大臣,没有不惧怕大王的;国内的百姓,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。由此看来,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。”
齐威王说:“说得真好。”乃下了一道命令:“能谤讥于市朝,闻寡人之耳者,受下赏。”这道命令是说,所有的大臣、官吏、百姓,能够当面批评过错,即可得上等奖赏;能够上书劝谏,即得中等奖赏;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、议论过失,并能传至宫中,即得下等奖赏。后来,燕、赵、韩、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,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,这是虚心的君主善于接受“巷议”的结果。
然而,一些器量狭小的君主往往会以为这种“巷议”习俗有损威严,对政权有所威胁,因而想强行制止这种民间的评论,而其途径往往就一个字:杀。《国语》中有一篇叫《召公谏厉王弭谤》,讲周厉王暴虐,百姓们纷纷指责他。召穆公对厉王说:“老百姓快忍受不了你的暴政了,你可千万别这样暴虐了。”厉王听了却勃然大怒,找到卫国的巫师,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自己的人,一旦发现有敢妄议朝政的,就杀掉。《国语》记载:“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”。从此,国人再也不敢在路上说话,哪怕路上相见,只好以目示意。
周厉王颇为得意,对召穆公说:“你看,我能删帖,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吧!”召公回答说:“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。阻塞老百姓的嘴,好比阻塞河水。河流如果堵塞后再决堤,伤人一定会更多,人民也是这样。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,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。”结果,周厉王不听,在这种情况下,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,过了三年,人们终于忍受不了,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。
《战国策·齐策六》也记载,齐国有一个棚户贫民叫孤咺,直言批评国家。齐闵王把他处死在檀衢刑场之上,百姓不服。后来燕国进攻齐国,齐闵王丧失民心,齐军大败。权力的强制作用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敌意,如果滥用权威,把人们弄到无视权威的程度,往往也就会自食恶果,自削其威。
随后,商鞅、韩非等法家对“街谈巷议”这一习俗进行了“改造”。首先,提出“太上禁其心,其次禁其言,其次禁其事。”一切不符合规定的言行,所有非官方活动,包括学术争鸣在内,均在取缔之列。“巷议”必须实名制,必须得到官方的允许。
李悝在魏国变法,提出“群相居一日以上则问,三日、四日、五日则诛”的法令,人们聚在一起一天以上,就会有官家来盘问,如果胆敢聚众三天、四天、五天,就杀。其次推行“连坐”法,“以十得一”法,即将“巷议”合法化,允许你民间评论,赋予群众监督官长和互相评论监督的权利,但实际上此政策与“巷议”的民间评论并无共通之处——“巷议”的民主议政转变成为了一种隐藏民间的“告密”制度,一家有罪,其余九家必须举报,如不举报,同罪,这只是使民众成为了君主进行专制统治的耳目而已。
由于“巷议”是群众批评时政,不利于当局实行集权统治。最终,“巷议”在国家“规范”和“合法化”中,人们不再敢妄议朝政,“其后民莫敢议令”(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)。大秦的高楼就此建立了起来,但眼见他起高楼,眼见他宴宾客,又瞬间眼见他,楼塌了。
标签: